精彩小说尽在江南小说!手机版

江南小说 > > 农家小胖妞退婚后福运降临小说招娣张铁柱(已完结全集完整版大结局)招娣张铁柱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农家小胖妞退婚后福运降临小说招娣张铁柱(已完结全集完整版大结局)招娣张铁柱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乖乖虎宝 著

言情小说完结

金牌作家“乖乖虎宝”的古代言情,《农家小胖妞退婚后福运降临》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招娣张铁柱,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大雍朝灾荒四起,李家村的小胖妞李招娣,刚被嫌她吃得多的未婚夫退婚,转身就自带“福运光环”——挖野菜总能撞见肥兔,找水源必遇清甜泉眼。 为躲灾荒,招娣跟着爹娘弟妹逃荒,全靠她的好福气,全家不仅没饿肚子,还总能在绝境中找到生机:荒庙里寻着陈年麦种,暴雨夜避进干爽山洞,甚至捡到商队遗落的粮袋。 行至半途,他们意外救下遭人追杀、重伤昏迷的战神摄政王萧玦。招娣心善,用仅存的干粮熬粥喂他,又凭着福运找到止血的奇药,助萧玦脱离险境。 萧玦醒后,被这个圆滚滚、笑起来像太阳的姑娘吸引,更惊于她逢凶化吉的好运。一路同行,他看着招娣用智慧帮流民找活路,用勇气应对乱匪,渐渐情根深种。 灾荒平息后,萧玦带招娣前往边疆。在这里,招娣的福运再度显威:改良农具让粮食增产,识破敌国奸细的阴谋,甚至在战事胶着时,误打误撞找到敌军粮草库。 两人并肩作战,建城郭、兴农桑、御外敌,不仅让边疆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也收获了满朝敬重。曾经被嫌弃的小胖妞,最终成了人人羡慕的摄政王妃,与萧玦相守边疆,书写了一段福运满溢的传奇姻缘。

主角:招娣,张铁柱   更新:2025-10-07 17:02:1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大雍朝景和十三年,入夏以来的第三个月,太阳仍像个烧红的铜炉,悬在光秃秃的天际线上,将最后一丝水汽从干裂的土地里炙烤出来。

从京城往西南走三百里,便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李家村就坐落在这片丘陵的褶皱里。

往年这个时候,田埂上该是绿油油的麦浪,风一吹能滚到村头的老槐树下,可今年,放眼望去,只有龟裂的土地张着深浅不一的口子,像是大地干渴得喘不过气时裂开的唇。

田垄里的麦秆早就枯成了黄褐色,轻轻一碰就碎成粉末,连最耐旱的狗尾巴草,都蔫头耷脑地贴在地上,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

村口那口老井,是李家村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如今井绳放下去三丈深,才能勉强打上来半桶混着泥沙的水。

每天天不亮,村里的男女老少就排着长队候在井边,桶与桶碰撞的叮当声、人们低声的抱怨声,伴着天边微弱的鱼肚白,成了这三个月来李家村雷打不动的晨曲。

“又少了半瓢。”

排队的李大娘看着井里泛着浑浊的水面,忍不住叹了口气,“再这么旱下去,这井怕是也要干了。”

旁边的王二婶揉了揉皲裂的手,眼神落在远处光秃秃的山梁上:“可不是嘛,前儿去后山挖野菜,连马齿苋都找不着了,就挖着几根苦苣菜,还带着土腥味。”

“听说邻村己经有人逃荒了,往北边去,说那边靠近黄河,或许能找着吃的。”

“逃荒?

哪那么容易!”

李大娘摇了摇头,“路上没吃没喝的,万一遇上劫匪,或是染了病,那就是死路一条。”

议论声断断续续地飘进村口的李家小院,院里的土坯墙己经裂了缝,院角的鸡窝空荡荡的——半个月前,家里最后一只下蛋的母鸡,被当家的李老实杀了,给生病的老母亲补了身子,如今只剩下几根散落的鸡毛,在风里打着旋。

堂屋里,光线昏暗,只有屋顶的破洞漏下一缕刺眼的阳光,照亮了空中飞舞的尘埃。

土灶上的铁锅擦得锃亮,却空空如也,只有锅底还沾着一圈淡淡的黑痕,那是前几天煮野菜粥时留下的。

李招娣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怀里抱着一个粗布口袋,正低头从里面掏出两个拳头大的窝头。

窝头是用麸子和少量玉米面混合蒸的,颜色发暗,边缘还沾着些细小的麸皮,可在这缺粮的年月里,己经算是顶好的吃食了。

她今年十六岁,身形比同龄的姑娘要壮实些,圆圆的脸蛋上泛着健康的红晕,眼睛像两颗黑葡萄,亮闪闪的,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会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看着就讨喜。

只是因为吃得比旁人多些,身上的粗布夹袄显得有些紧绷,袖子和裤脚都短了一截,露出的手腕和脚踝,倒是肉乎乎的,透着一股憨态。

“招娣,慢些吃,没人跟你抢。”

张氏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从里屋出来,碗里盛着小半碗野菜汤,汤里飘着几片枯黄的菜叶,几乎看不见油花。

她看着女儿手里的两个窝头,无奈地嗔怪了一句,语气里却没有半分责备,反而带着几分疼惜。

张氏今年西十出头,常年的操劳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些,眼角有了细密的皱纹,头发也白了大半,用一根粗布带子简单地束在脑后。

她走到灶台边,把碗放在灶台上,伸手拍了拍招娣的后背:“刚蒸好的窝头烫,别噎着,就着汤慢慢吃。”

招娣抬起头,嘴里还塞着半口窝头,脸颊鼓鼓的,像只偷食的小松鼠。

她含混地应了一声,又低头咬了一大口窝头,才拿起碗,喝了一口野菜汤。

汤有些苦涩,却能湿润干涩的喉咙,让窝头咽得更顺些。

“娘,这窝头真好吃。”

招娣咽下嘴里的食物,满足地眯了眯眼睛,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比昨天的野菜粥香多了。”

张氏看着女儿满足的模样,心里既酸又暖。

家里的存粮早就见了底,这两个窝头,还是李老实昨天去镇上,用家里最后一块祖传的银镯子换的。

那镯子是她嫁过来时,她娘给她的陪嫁,这些年再难,她都没舍得拿出来,可眼看着女儿和老母亲都快断粮了,李老实实在没办法,才硬着头皮去了镇上的当铺。

“好吃就多吃点。”

张氏坐在招娣身边,拿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野菜汤,目光落在女儿圆滚滚的脸上,“你这孩子,打小就能吃,小时候一顿能吃三个馒头,你爹还说你是‘吞金兽’,现在看来,能吃也是福。”

这话倒是不假。

景和十年那场小旱,村里不少人家都饿肚子,有的孩子甚至饿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可招娣却总能凭着“能吃”,把自己养得壮壮的。

那时候,李老实还开玩笑说,自家闺女是个有福气的,就算天旱,也饿不着她。

招娣听着娘的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咬了一口窝头。

她知道家里日子难,所以平时也不敢多吃,可今天这窝头实在太香了,她忍不住就多拿了一个。

“对了,招娣,”张氏像是想起了什么,放下碗,看着女儿,“三日后就是你和张家三郎的大喜日子,嫁衣我己经缝好了,你一会儿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提到张家三郎,招娣的脸颊微微泛红,手里的窝头也慢了下来。

张家三郎名叫张铁柱,是邻村张家的大儿子,比招娣大两岁,长得高高壮壮的,为人老实本分,家里有三亩薄田,在村里算是中等人家。

两家的婚事是三年前定下来的,当时张家托媒人来提亲,李老实和张氏看张家三郎人品不错,家里条件也比自家好,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这些年,张铁柱偶尔会来李家帮忙,比如春耕时帮着犁地,秋收时帮着收割,每次来,都会给招娣带些小玩意儿,有时候是一块糖,有时候是一朵野花儿。

招娣对这个未来的夫君,心里是有些期待的,她想着,等嫁过去以后,就能和张铁柱一起过日子,说不定还能过上顿顿有窝头吃的日子。

“娘,我知道了。”

招娣小声应着,心里有些雀跃,又有些紧张。

她还没见过自己的嫁衣呢,只知道娘这几个月,每天晚上都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有时候缝到半夜,眼睛都熬红了。

张氏看着女儿害羞的模样,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起身走到里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子,打开箱子,里面放着一件红色的粗布嫁衣。

嫁衣是用染红的粗布做的,针脚细密,领口和袖口都绣着简单的花纹,虽然布料普通,却透着一股喜庆。

“来,试试。”

张氏把嫁衣拿出来,递给招娣。

招娣接过嫁衣,心里有些激动。

她走到里屋,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换上嫁衣。

嫁衣的尺寸刚刚好,只是因为她比同龄姑娘壮实些,腰间显得有些紧。

她对着屋里唯一一面模糊的铜镜照了照,镜中的姑娘穿着红色的嫁衣,圆圆的脸蛋泛着红晕,眼睛亮晶晶的,看起来格外喜庆。

“娘,好看吗?”

招娣从里屋走出来,有些羞涩地问。

张氏看着女儿穿着嫁衣的模样,眼眶微微泛红,点了点头:“好看,我们招娣穿什么都好看。”

她走上前,帮招娣理了理领口的花纹,又叮嘱道,“成亲以后,要好好孝敬公婆,跟三郎好好过日子,别再像在家里这样任性了,知道吗?”

“娘,我知道了。”

招娣乖巧地应着,心里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李老实焦急的声音:“孩儿他娘,不好了!

不好了!”

张氏和招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

李老实今天去镇上买些成亲用的东西,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还这么着急?

张氏赶紧迎了出去,只见李老实满头大汗地站在院门口,脸色苍白,手里的布袋子空荡荡的,显然是东西没买成。

“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张氏急忙问道。

李老实喘着粗气,摆了摆手,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张家……张家来人了,说要……要退婚!”

“什么?!”

张氏和刚走出来的招娣都愣住了,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李老实看着妻女震惊的模样,心里也不好受,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刚才我在镇上遇到张家的媒人,媒人说,张家三郎觉得……觉得招娣太能吃了,怕以后养不起,还说……还说我们家现在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跟我们家结亲,会拖累他们家……”后面的话,李老实没再说下去,可张氏和招娣都明白了。

张家是嫌他们家穷,嫌招娣能吃,所以要在成亲前退婚。

招娣站在原地,手里还穿着那件红色的嫁衣,可此刻,这件象征着喜庆的嫁衣,却像是有千斤重,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想起张铁柱每次来家里时,温和的笑容,想起他给她带的糖和野花儿,想起自己对未来日子的期待,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又酸又疼。

她低下头,看着自己圆滚滚的手腕,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红色的嫁衣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张氏看着女儿委屈的模样,心里又气又疼。

她想去找张家理论,可转念一想,张家既然己经说了这样的话,就算强行结亲,女儿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她咬了咬牙,伸手把招娣搂进怀里,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招娣,别哭,是张家没眼光,我们不嫁了!

咱们家虽然穷,可也不能让你受这样的委屈!”

李老实看着妻女,心里充满了愧疚。

他是个老实人,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可今天,为了女儿,他恨不得立刻去找张家讨个说法。

可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张家己经铁了心要退婚,他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院门外,太阳依旧毒辣,远处的山梁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生机。

李家小院里,喜庆的气氛荡然无存,只剩下压抑的沉默和招娣小声的啜泣声。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期待己久的婚事,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更没有人想到,这场退婚,会成为招娣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她从此踏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让她那被人嫌弃的“能吃”,最终成为了她最大的福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