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江南小说!手机版

江南小说 > 穿越重生 > 科举状元宠妻日常

科举状元宠妻日常

袁老头 著

穿越重生连载

《科举状元宠妻日常》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袁老头”的原创精品冯翠翠楚时宴主人精彩内容选节:电流窜过手臂的麻痛感还没褪楚时宴就被一阵刺骨的冷意拽回了意不是实验室里消毒水的味也没有仪器运转的嗡鸣 —— 鼻尖萦绕是潮湿的霉味混着淡淡的苦药身下躺着的东西硬邦邦还透着草席的粗糙触他费力地睁开视线里的景象让他瞬间懵头顶是漏着光的土坯屋几根发黑的木梁歪歪扭扭地架有雨水顺着梁缝滴下在地面砸出一小滩水身下的 “床” 是用土坯垒铺着一层薄薄的、发霉的...

主角:冯翠翠,楚时宴   更新:2025-10-07 01:46:1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电流窜过手臂的麻痛感还没褪去,楚时宴就被一阵刺骨的冷意拽回了意识。

不是实验室里消毒水的味道,也没有仪器运转的嗡鸣 —— 鼻尖萦绕的,是潮湿的霉味混着淡淡的苦药气,身下躺着的东西硬邦邦的,还透着草席的粗糙触感。

他费力地睁开眼,视线里的景象让他瞬间懵了。

头顶是漏着光的土坯屋顶,几根发黑的木梁歪歪扭扭地架着,有雨水顺着梁缝滴下来,在地面砸出一小滩水渍。

身下的 “床” 是用土坯垒的,铺着一层薄薄的、发霉的稻草,盖在身上的 “被子” 更像是块破麻袋,勉强能遮住身体,却挡不住钻进来的寒风。

“咳…… 咳咳……”胸腔突然传来一阵灼痛,楚时宴忍不住咳了起来,每咳一下,肺里都像有针在扎,喉咙里还泛起一股铁锈似的腥甜 —— 这不是他的身体!

他猛地低头,看到自己身上穿着一件灰扑扑的粗布短打,布料磨得皮肤发疼,袖口和裤脚都打了好几块补丁。

再抬手,是一双骨瘦如柴的手,指节突出,掌心还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却完全没有他那双因常年摆弄实验器材而布满细小划痕的手的样子。

零碎的记忆像是潮水般涌进脑海。

大靖王朝,云溪县,楚家村。

原主也叫楚时宴,是个十七岁的寒门书生,家里就剩一个患了肺痨的母亲冯翠翠。

为了供他读书考科举,家里卖光了仅有的两亩薄田,母亲白天帮人缝补浆洗,晚上还得搓麻绳到深夜,硬生生熬坏了身子。

可原主不是读书的料,连续三次参加县试都落了榜。

前几天放榜,他又一次名落孙山,回家后看着母亲咳得撕心裂肺,又想起里正赵老三拿着借条上门催债的凶相,一时想不开,忧思成疾,夜里咳着咳着就吐了血,再没醒过来。

而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物理竞赛金牌得主,楚时宴,就在刚才实验室调试蒸汽动力模型时,因为电路短路引发爆炸,再睁眼,就成了这个快要饿死的古代穷书生。

“幺儿…… 你醒了?”

一个沙哑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楚时宴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更破旧的老妇人拄着一根歪歪扭扭的木拐杖,慢慢走了进来。

老妇人头发花白,梳得却还算整齐,脸上布满了皱纹,嘴唇干裂得渗着血丝,最显眼的是她那瘦得脱了形的身子,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她手里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半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几粒米漂浮在水面上。

这就是原主的母亲,冯翠翠。

冯翠翠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把碗递过来,手还在微微发抖:“幺儿,娘刚才去灶房热了粥,你快喝点垫垫肚子。

咳疾的药…… 娘再去帮张大户家缝两双鞋,凑凑钱就去抓。”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和心疼,楚时宴看着那碗几乎没什么米的粥,又看了看母亲眼底的青黑和干裂的嘴唇 —— 这碗粥,恐怕是家里仅有的粮食了,她自己肯定一口都没舍得喝。

前世楚时宴是个孤儿,在福利院长大,从没体会过这种小心翼翼的疼爱。

此刻看着冯翠翠那双布满老茧、还带着针眼的手,他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眼眶莫名发热。

他强撑着坐起来,接过碗的同时,伸手按住了冯翠翠还想往外走的胳膊。

冯翠翠的胳膊瘦得只剩一层皮,隔着粗布衣服都能摸到骨头。

楚时宴的声音还有些虚弱,却异常坚定:“娘,别去了。

你的身子熬不住,药钱…… 我来想办法。”

冯翠翠愣了一下,似乎没反应过来。

以前的楚时宴,每次落榜后都只会躲在屋里哭,要么就是抱怨自己命苦,从来没说过 “我来想办法” 这种话。

她看着儿子眼底陌生的坚定,眼眶也红了,却还是摇了摇头:“幺儿,你一个读书人,哪懂挣钱的事?

娘没事,再熬几天就好……我懂。”

楚时宴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娘,你先坐着歇会儿,我出去看看。”

他说着,端起那碗稀粥,仰头一口喝了下去。

粥水没什么味道,甚至还有点涩,但咽下去后,肚子里总算有了点暖意,身体也稍微有力气了些。

冯翠翠还想再说什么,楚时宴己经掀开破被子下了床。

脚刚沾地,他就踉跄了一下 —— 原主的身体实在太虚弱了,长期营养不良,又生了场大病,走两步都觉得头晕。

他扶着墙,慢慢走到院子里。

院子很小,也就比一张八仙桌大不了多少,地面是夯实的黄土,坑坑洼洼的,角落里堆着一堆枯枝,应该是用来烧火的。

靠院墙的地方,放着一具旧犁具,犁头是生铁打的,己经锈迹斑斑,木柄也裂了好几道缝,最显眼的是犁头的角度,大概只有三十度左右,这样的角度耕地,不仅费力,还翻不起深层的土,效率低得可怜。

楚时宴蹲下来,伸手摸了摸犁头。

冰冷的铁锈蹭在指尖,他脑子里瞬间跳出了杠杆原理 —— 只要把犁头的角度调整到西十五度,再在犁杆上加一根横木延长力臂,耕地时就能省一半的力气,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

这是最基础的物理应用,在现代根本不值一提,可在这里,却可能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关键。

他又转头看向墙角,那里堆着一小堆粗盐,黑乎乎的,里面还混着小石子和沙土,看起来就像一堆脏土。

楚时宴捏起一点放在鼻尖闻了闻,除了咸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苦涩味 —— 这是没提纯的粗盐,里面含有大量的氯化镁和氯化钙,不仅难吃,吃多了还会让人拉肚子。

而提纯粗盐,对他这个化学爱好者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只要用蒸馏法,把粗盐溶于水,过滤掉杂质,再加热蒸发,就能得到雪白的细盐。

不仅能自己吃,还能卖给村民,换点粮食和药钱。

“物理改农具,化学提纯盐……” 楚时宴低声自语,眼底渐渐有了光,“先活下去,再想别的。”

前世他靠数理化考上顶尖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一世,他照样能用这些知识,撑起这个家,帮母亲治好病,摆脱眼前的绝境。

就在这时,他想起原主是个书生,或许会有几本书。

他转身回屋,在床底摸索了半天,终于摸到了一个破旧的布包。

打开布包,里面只有一本书 ——《论语》。

这本书己经很旧了,封面早就磨掉了,纸页发黄发脆,还有好几页缺了角,边缘甚至有被老鼠啃过的痕迹。

书里面用毛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却有些潦草,有些地方还沾着淡淡的泪痕,显然是原主之前苦读时留下的。

楚时宴轻轻翻开书页,一股陈旧的纸味扑面而来。

他看着那些缺角的页面,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在现代,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网上更是能轻易找到各种资料,知识唾手可得。

可在这里,一本破旧的《论语》,竟然是一个寒门书生全部的希望。

知识的稀缺,比粮食的稀缺更可怕。

他把《论语》小心地放回布包里,重新塞回床底。

这本书不仅是原主的遗物,更像是一个提醒 —— 未来他要走的路,不仅是要靠数理化活下去,还要让更多像原主一样的寒门子弟,能有书读,能靠知识改变命运。

“幺儿,你在找什么?”

冯翠翠拄着拐杖走过来,看到他蹲在床底,忍不住问道。

楚时宴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对冯翠翠笑了笑 —— 这是他穿越过来后,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娘,我在找书。

没什么,我们先把粥锅刷了,下午我就去试试改犁具。”

冯翠翠看着儿子眼里的光,虽然不明白他说的 “改犁具” 是什么意思,却莫名地觉得安心。

她点了点头,扶着楚时宴的胳膊,慢慢走向灶房。

灶房里只有一个破旧的土灶,一口缺了边的铁锅,案板上放着一个空的米缸。

楚时宴看着这空荡荡的灶房,心里更坚定了想法 —— 从明天起,就动手改犁具、提纯盐,先把这个家撑起来再说。

窗外的雨还在下,可楚时宴的心里,却己经升起了一丝暖意。

绝境之中,只要有知识,就有生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