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大学城,梧桐叶刚开始泛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柏油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新学期伊始,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林荫道上,讨论着假期的见闻和新学期的计划。
历史系大三学生张扬独自一人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七八个网页——军事论坛的帖子、维基百科的页面、某知名公知的微博,还有一篇他正在撰写的课程论文《重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代价》。
他的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时不时停下来查阅资料,然后又继续投入那场发生在屏幕上的“论战”。
“从纯军事角度看,当时如果采取更灵活的战术,完全有可能以更小的代价达成战略目标......”他低声念叨着,将又一段尖锐的文字加入论文中。
坐在他对面的小雨第无数次抬起头,担忧地看着他。
作为艺术系的系花,林小雨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气质,一双秋水般的眼眸总是含着淡淡的笑意。
但此刻,那笑意被忧虑取代。
“扬子,你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吧。”
她轻声说道,将一杯还温热的奶茶推到他面前,“你最喜欢的芋圆奶茶,少糖。”
张扬头也不抬,只是摆了摆手:“等一下,就快写完这一段了。
我今天非要跟论坛上那几个老顽固辩个明白不可。”
小雨叹了口气,伸手合上了他的笔记本电脑屏幕。
“喂!
你干嘛!”
张扬终于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倔强的脸。
他的眼睛很亮,但眼底有着明显的黑眼圈,显然是熬夜的成果。
“你己经连续熬了两个通宵了,”小雨的语气带着心疼,“就为了跟一群根本不认识的人争论七十年前的事情,值得吗?”
“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
张扬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引得周围几个学生投来不满的目光。
他压低声音,但语气依然激动:“这是关乎历史真相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崇拜!”
小雨看着他那执拗的样子,知道再劝也无用,只能轻声说:“那至少先把奶茶喝了吧,都要凉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熨帖的定制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走进了图书馆,径首朝他们走来。
即使是在人群中,李哲也显得格外突出——不是因为他有多英俊,而是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精英气质,以及那份与校园环境格格不入的成熟稳重。
“又在为你的‘历史正名’大业奋斗?”
李哲在张扬对面的空位上坐下,将手中的保时捷车钥匙随意放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张扬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李大学霸今天怎么有空莅临我们这平民图书馆?
不去参加你的投行酒会了?”
李哲和张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但两人的性格却天差地别。
如果说张扬是团炽热的火,那李哲就是块冷静的冰。
他以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全国顶尖的金融系,大二时就己经在知名投行实习,是校园里公认的传奇人物。
“酒会结束了,顺路过来看看你们。”
李哲并不在意张扬的讽刺,转向小雨温和地笑了笑,“小雨,听说你的画入选全国青年美展了?
恭喜。”
小雨的脸微微泛红:“只是入围而己,离获奖还远着呢。”
李哲从随身的手提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礼盒:“送你的礼物,祝贺你入围。”
小雨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进口的油画颜料,价格不菲。
她惊讶地睁大眼睛:“哲哥,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收下吧,”李哲的语气不容拒绝,“优秀的艺术家需要优秀的工具。
这笔投资,我相信会有丰厚的回报。”
张扬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嗤笑一声:“看看,我们李大资本家又开始他的投资大计了。
连送个礼物都要计算回报率,你累不累啊?”
李哲推了推眼镜,平静地回应:“资源优化配置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
感情用事和盲目投入,是效率最低下的行为模式。”
“包括对历史的感情?
对先烈的尊敬?”
张扬立刻反唇相讥。
“尤其是对历史的感情,”李哲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历史是既成事实,情感投入不能改变任何结果。
理性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眼看两人又要开始他们之间永无休止的辩论,小雨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你们两个怎么一见面就吵。
明天是周末,我们一起去郊游怎么样?
听说新开的那个抗战主题公园里有个抗美援朝纪念馆......不去!”
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互相瞪了一眼。
张扬率先说道:“那种地方,无非就是些歌功颂德的宣传,真实的历史都被掩盖了。”
李哲接话:“从时间成本考虑,往返需要三个小时,参观预计两小时,总投入五小时。
而可预期的收获几乎为零,这是一笔完全不划算的投资。”
小雨看着他们两个,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张扬的手机响起,是他参加的那个军事论坛的版主打来的。
挂断电话后,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明天还真得去一趟那个纪念馆,”他晃了手机,“论坛组织线下活动,要在纪念馆前举行一场辩论会,主题就是‘如何理性评价抗美援朝’。
版主邀请我作为反方代表发言。”
李哲挑了挑眉:“有趣。
需要我为你提供一些数据分析支持吗?
我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当时各种决策路径的可能结果......得了吧你,”张扬打断他,“你那套冷冰冰的数字模型,根本理解不了历史的复杂性。”
小雨担忧地看着张扬:“扬子,在纪念馆前举行这种辩论,会不会不太合适?
那里毕竟是纪念先烈的地方......正是要在那种地方,才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张扬的眼中闪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我们不能让历史的真相被情感所蒙蔽!”
李哲若有所思:“从传播学角度,选址确实很有策略性。
我可以帮你优化一下发言的逻辑结构......”三人又讨论了一阵,最终决定第二天一同前往。
小雨是想阻止可能发生的冲突,李哲是出于对活动组织策略的兴趣,而张扬,则是满腔热血地准备着他的“历史正名”之战。
离开图书馆时,天色己近黄昏。
夕阳的余晖将三个年轻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并肩走在校园的小径上,却各怀心事。
张扬依然沉浸在明天的辩论准备中,口中念念有词;李哲则在心中默默计算着各种可能的情景和对策;而小雨,不知为何,心中总有一丝不安的预感,仿佛明天的行程,将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那个他们即将前往的纪念馆里,有一件古老的遗物正在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那是一块锈迹斑斑的怀表,它的指针停滞在某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仿佛凝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明天,当时空的旅行者触碰到时间的信物,一段跨越七十年的旅程,即将开启。
(第一章完)
最新评论